中國江蘇網(wǎng)訊 9.5米,是一臺700噸級液壓挖掘機的爬梯高度;6.8秒,是設計師楊裕豐從地面攀登到操控室的時間。一年的調試期,楊裕豐早已數(shù)不清自己在這臺大家伙上攀爬了多少次, 每一節(jié)履帶的編號,他都了然于胸。
2018年4月,楊裕豐主持研發(fā)的700噸液壓挖掘機成功下線,首次實現(xiàn)中國在超大噸位液壓挖掘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集中應用突破,在全球礦業(yè)機械領域,擎起了“中國臂膀”。
初心永恒 潛心編織工匠夢
42年前,楊裕豐出生在徐州一個普通農(nóng)民之家。“父親和鄰居們時常抬著石頭,不斷夯實家門前的土路,但每逢下雨,小路總會泥濘不堪。”某一天,一臺印有徐工標志的壓路機緩緩駛來,小路不再難走,父輩們也不用那般辛苦。年幼的楊裕豐腦海里激蕩起久久的波瀾:“原來,機械設備的力量如此偉大。”此后,被雨淋過的鄉(xiāng)間小路,在楊裕豐的記憶里變成“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綢帶”,載著他的夢想,一路奔向遠方。
1999年從燕山大學畢業(yè),楊裕豐進入他魂牽夢繞的徐工集團。根據(jù)實際需要,楊裕豐需要設計一款支架,提供給工人制作成實物。“開始并沒感覺有多難,畢竟我是機械設計專業(yè)科班出身嘛。”然而,深入到生產(chǎn)一線,跟蹤完整個制作過程的楊裕豐發(fā)現(xiàn),自己信心滿滿的設計,其實存在巨大缺陷——可實現(xiàn)性。
“我一心想的是紙面作業(yè),并沒有考慮到實際操作。”楊裕豐意識到,作為設計師,脫離實際操作維度的紙面設計,即便再“完美”也不過是廢紙一張。
從平面到實物,楊裕豐不斷自我否定,又不斷重新實踐,最終,他的圖紙以實物形式完美呈現(xiàn)。此后,深感設計重要性的楊裕豐頻繁穿梭于設計室和生產(chǎn)車間,“嚴謹、合理、精益求精”,成為根植在他內心的箴言,也是指導他實踐的律令。
壯心不已 矢志創(chuàng)新攀高峰
2013年,700噸液壓挖掘機項目正式啟動。“真的是完全沒見過這么大噸位的產(chǎn)品實物。”按照當時楊裕豐的理解,700噸的挖掘機,絕不是把現(xiàn)有產(chǎn)品按比例放大一定倍數(shù)那么簡單。
用什么樣的材質?內部構造如何?怎樣來布局等等,這些在當時均是未知數(shù)。“干就是了,咱們決不能受制于人,讓外國人卡脖子!”楊裕豐的話擲地有聲。
自此,從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楊裕豐帶著不足20人的團隊,深入露天礦區(qū)實地調研,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們的足跡遍布甘肅、內蒙古、新疆、西藏、山西,行程超過10萬公里,分析不同環(huán)境下大型挖掘機的性能參數(shù),了解用戶各類需求。“大型挖掘機的使用和當?shù)氐氖┕すr有很大關系,比如在煤礦上,設備的配置是一種情況,到了金屬礦,設備又得換成另外一種配置。”跑了大半個中國的楊裕豐有很多琢磨不透的難題,當時,橫亙在他面前最大的“攔路虎”,便是挖掘機的核心部件——“四輪一帶”。
楊裕豐把“四輪一帶”比喻為700噸液壓挖掘機的大力“金剛腿”,這也是他必須攻克的技術瓶頸。他說,國外的“四輪一帶”不僅采購價格高、配送周期長,售后服務也跟不上。“必須要實現(xiàn)‘四輪一帶’的自主研發(fā)。”這是楊裕豐給自己立的軍令狀。他帶領研發(fā)團隊潛心研究,不斷模擬分析、對比、再優(yōu)化,一步步地實現(xiàn)了目標性能參數(shù),選出適合制造“四輪一帶”的材料。“我們的‘四輪一帶’成本僅是國外引進價格的三分之一,制作周期也縮短到3個月,并具備全面的售后保障服務。”
臥薪嘗膽 半生抒寫報國志
“別的意義我就不講了,只有一句,中國終于有了超大型液壓挖掘機!”在700噸級超大型液壓挖掘機下線儀式上,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說,臺下的楊裕豐熱淚盈眶。
榮耀的背后,是楊裕豐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里傾注在3萬多張圖紙上的心血。
“2000年以前,國內使用的挖掘機95%以上都是外資品牌,幾乎看不到國產(chǎn)品牌的身影。”楊裕豐說,當時盡管也有國有企業(yè)與外資企業(yè)合作,但根本得不到真正的技術。
上世紀90年代,徐工組織員工去國外參觀學習,在詢問外方人員是否可以拍照時,得到的回答竟是:“可以拍照,錄像都可以,就是拍下來你們也學不會。”
正是那句“拍下來你們也學不會”,像根堅硬的刺,深深刺痛了楊裕豐的心。此后,楊裕豐和徐工同仁臥薪嘗膽,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勇攀高峰。
2010年,70噸中型挖掘機開始研發(fā);2012年,200噸以上重型挖掘機投入生產(chǎn);2018年3月,700噸級液壓挖掘機首次點火,“點火前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年在產(chǎn)房外等待孩子降生一樣。”
如今,楊裕豐的技術團隊已經(jīng)從最初的18人,壯大到了200多人。“下一步,我們還要突破千噸位級液壓挖掘機的研制。”楊裕豐說,中國品牌,就是他和團隊追求的價值所在。
輕撫著挖掘機的操縱桿,楊裕豐抬起了頭,目光投向操控室外,一排排不同型號的挖掘機整齊停放在場地上;遠處的廠房,流水線上的轟鳴聲有序地傳了過來。“在我們這個行業(yè),就是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
記者 岳 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