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邊,太倉武港碼頭綠樹掩映,芳草如茵。一輛多功能抑塵車,拖著幾十米長的白色霧狀拋物線,緩緩行駛在太倉武港堆場四周的道路上。
太倉武港碼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太倉武港7月底新增的流動霧炮車,是該公司完善揚塵防治體系的新力量。
由于散貨碼頭具有作業(yè)流程長、轉運點多、起塵點分散等特點,且碼頭24小時作業(yè),堆場內的鐵礦石隨時都可能被中轉出場,使得無法對堆場所有礦堆實行全面覆蓋,所以揚塵防治一直以來都是散貨碼頭面臨的一項艱難課題。
“碼頭建設的時候,公司就嘗試加裝了吸塵式除塵設備,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太倉武港安全環(huán)保部副經理趙霞說,“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從根源上找方法,從源頭做好把控治理。”
近年來,太倉武港已建成集干霧除塵、防風抑塵網遮擋、礦堆苫布遮蓋、霧炮降塵、堆場出入口車輛自動沖洗等多項舉措的立體化降塵體系,有效降低了堆存鐵礦石的起塵量,綜合抑塵率超過90%,碼頭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以前生產區(qū)馬路兩邊的綠化上隱約可見的是礦粉的顏色,上班都不敢穿白鞋子。自從防風抑塵網等措施實施后,不但馬路兩邊草木長得更加碧綠茂盛,鳥也多了起來,環(huán)境越來越好了。”太倉武港從事斗輪機操作的司機朱強說。(記者 顧志敏 見習記者 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