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柯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攝影記者 黃士峰
通訊員 吳江龍
中國南極科考,武大從未缺席。10月17日,武漢大學舉行出征儀式,為即將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出征的武漢大學三名隊員送行。
即將出征的三名隊員
本次出征南極的武漢大學考察隊員是楊元德、丁曦、陳亮宇,他們將先后赴上海乘坐雪龍2號、雪龍?zhí)?,開啟為期半年的極地之旅。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張小紅介紹,武漢大學隊員在此次南極科考中將主要執(zhí)行中山站冰川變化監(jiān)測、中山站國產(chǎn)高分載荷航空驗證、南大洋地球物理觀測、南極海平面變化監(jiān)測等考察任務。
出征儀式現(xiàn)場
“雖然此前我已經(jīng)去過四次南極,這次還是很興奮,很期待。”楊元德副教授是這次三人組中極地經(jīng)驗最豐富的一名。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極地研究就是要符合國家需求,符合人類利益。此前他曾3次以“領航員”的身份,帶隊赴南極冰蓋最高點考察,本次他將主要在中山站工作。
楊元德說:“氣候變暖是全球關(guān)注的焦點問題,南北極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面鏡子,所以我們要密切監(jiān)測冰川變化,還要去研究背后的原因和機理?!睏钤峦嘎叮爸猩秸靖浇幸粭l小路一直被冰雪覆蓋,現(xiàn)在冰雪都融化了,可以很直觀感受到氣候變暖。
楊元德(中)揮舞隊旗
丁曦和陳亮宇都是第一次出征南極的年輕隊員,兩人心情更為激動。這一次,他們的任務都和水相關(guān)——丁曦要參與羅斯海水位監(jiān)測,陳亮宇則主要隨雪龍2號進行海底地形調(diào)查。
“我從小就對南極充滿向往,后來看到師兄李航的書《在南極的500天》對我觸動很大,我讀研便選擇了南極中心?!标惲劣钫f,他非常向往南極的浪漫,但此次任務將很少有機會下船,可能無法像其他隊員一樣深度領略南極的美,“不過任務和科研肯定是第一位的?!?/p>
據(jù)了解,武漢大學作為中國極地考察支撐條件建設單位,在國家極地主管部門長期的指導與支持下,從1984年首次中國南極考察開始,參與了我國歷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先后選派近200人次參加了中國38次南極科學考察和16次北極科學考察,是國內(nèi)參加極地考察最早、次數(shù)最多、派出科考隊員最多的高校。
繪制我國南極第一張地形圖,命名第一個中國南極地名,參與每一個中國南極考察站的創(chuàng)建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在致辭中細數(shù)武漢大學對中國南極考察所做的貢獻。龔健雅表示,我國南極科考進入航空航天時代,我們可以借助武漢大學航空航天測繪遙感的學科優(yōu)勢,提升極區(qū)“空——天——地——海”立體化觀測能力,加深對極地冰雪環(huán)境與全球變化的認知,為我國參與極地治理提供中國方案,貢獻武大智慧。
唐其柱為三名隊員授旗
武漢大學副校長唐其柱為三名隊員授旗,鼓勵他們做科技報國的踐行者、科學探索的開拓者、南極精神的傳承者,積極發(fā)揚“愛國愛校、敢為人先、自強不息、求是拓新”的武漢大學南極科考精神,為國家極地科學事業(yè)再立新功。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 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