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yè)季,每年此時,地方就會出臺招攬人才政策,組織各種招引人才隊伍分赴各地高校,推介人才政策和地區(qū)發(fā)展優(yōu)勢,廣泛吸引人才。如果說前兩年還主要集中于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的話,今年的“搶人大戰(zhàn)”已經全面下沉,不少縣一級城市也加入到了“搶人大戰(zhàn)”中,其中,不乏為鄉(xiāng)鎮(zhèn)招攬人才的。
各地能夠如此重視人才,當然是一件好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只有高度重視人才,大膽使用人才,充分發(fā)揮人才作用,才能真正得到發(fā)展。各地能夠把招引人才當作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說明發(fā)展的思路又有了新的轉變,已經充分認識到“勞動力紅利”時代已經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人才紅利”時代。
盡管如此,很多地方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問題的現(xiàn)實性,仍時不時地強調“勞動力紅利”問題,認為自己所在地方勞動力成本低于其他地方。恰恰是這樣的觀念,不僅制約地方經濟發(fā)展,還會影響地方營商環(huán)境。
要從“勞動力紅利”時代轉向“人才紅利”時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人才來說,招引只是一種手段,也可以認為是“人才紅利”時代最原始的手段。因為,出臺人才招引政策,哪個地方都可以做到,哪個地方也都可以拿出能夠吸引人才的政策。但是,能不能把人才留住,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效果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地方是留的效果不如招的效果好,招的能力很強,留的手段很弱。
所謂招引人才,只有為我所用,才能真正稱得上招引人才的效果。如果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招引來人才,不要兩年,就走得精光,那就不叫招引人才,而叫吸引眼球。那么,為什么人才來了還會走呢?這就要看地方的用人環(huán)境了。物品的投資,即便遇到一些問題,一般是很難撤離的。人才不一樣,只要感覺環(huán)境不好,感覺無用武之地,就會拔腿就跑。包括被引進時所給予的政策,也可全部放棄。因為,對真正的人才來說,他們不僅需要錢和住房,更需要詩和遠方。
現(xiàn)狀是,多數地方仍然停留在招引人才階段,而不重視用人環(huán)境改善,自以為只要有政策、有資金、有房子,人才就能留下來。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十分幼稚的。如果一名真正的人才,能夠被資金和房子“捆”住,那也不會有大的出息。人才在起步時,確實會考慮資金和房子的問題。到了一定程度,他們所關心的就是用人環(huán)境和發(fā)揮空間問題了。不然,他們早晚有一天會離開。
所以,千萬不要只會招引人才,更重要的還是使用人才,讓人才吸引來之后,有用武之地,有發(fā)揮的空間。也只有這樣,招引政策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招引政策才能對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形成強大的動力。只有懂得用才、為人才創(chuàng)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才能成為“搶人大戰(zhàn)”最后的勝者。(作者 譚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