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應國向記者展示他的暫住證與現(xiàn)在的居住證
11月26日,姑蘇區(qū)虎丘街道嘉業(yè)陽光城社區(qū)開展“近憶往昔、展望未來”老物件展示活動,展示居民近四十年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老物件。其中,有幾張老證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是新蘇州人孫應國在蘇州過去的33年間辦的一沓暫住證和居住證,從手工單頁的暫住證,到綠色封面多頁手寫版本的暫住證,再到IC卡形式的居住證,不僅有證件版本的升級變化,也見證了蘇州城市變遷。
單位幫他辦第一張暫住證
今年62歲的孫應國是南通如皋人,當過8年兵,在部隊時學會了開大卡車,1984年底來蘇州工作。“那個時候,汽車駕駛員并不多,蘇州總共兩千多人。我來蘇州找工作的時候,一家港務運輸隊招聘司機。因為我有駕駛證B證,很順利地進入了車隊,在蘇州有了第一份工作,而且成為首批合同制工人。”回憶起當年,孫應國很自豪。
1985年1月,孫應國所在的港務運輸隊統(tǒng)一給來蘇州工作的外地職工辦理暫住證。收集好勞動合同、身份證、一寸照片,單位行政科同事帶著相關材料去橫塘派出所集中辦理。這也是他在蘇州的第一張暫住證。這是一張手寫的證件,上面有他的基本信息。“因為有了這本暫住證,我在蘇州有了暫時居住的權利和一個身份。”孫應國說。
為了生計按時更換暫住證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租車司機收入較高,令人羨慕。1988年,孫應國所在的港務運輸隊解散后,他選擇去了一家出租車公司,干起了當時時髦的新職業(yè)——出租車司機。做出租車司機,隨身攜帶暫“住證是基本要求。這個證就是身份識別用的,晚上開車上街的時候,經(jīng)常有聯(lián)防隊員檢查。這時,就把暫住證掏出來,核對過身份后,才會放你走。”回憶起那段日子,孫應國記憶猶新。他還說:“為了工作方便,我把自己的駕駛證也轉(zhuǎn)入蘇州,所以每年年檢需要用到暫住證。”
在蘇州的30多年內(nèi),孫應國先后辦理了15張暫住證。但因搬了6次家,有些暫住證弄丟了,現(xiàn)在還保留著8張。這一張張暫住證是他在蘇州奮斗的見證。
辦理居住證享受蘇州福利
當居住證制度改革時,孫應國已經(jīng)55歲了,他2008年在蘇州買房安家,兒子也大學畢業(yè),在蘇州工作。因為孫應國沒有將戶口遷到蘇州來,所以在2011年他又去留園派出所辦理了居住證。“居住證在蘇州有很多用處呢!可以辦理園林年卡、休閑年卡、公共自行車個人卡。我兩個孫女大了,有了園林卡,可以帶孩子們?nèi)タ纯刺K州園林,品味蘇州的文化。”
居住證淡化了戶籍觀念,強調(diào)“居住”理念。除了全國通行版居住證福利外,蘇州居住證還有許多獨有福利,例如享受“五險”、學生醫(yī)保、免除殯葬費、辦理市民卡等。這一切的變化,也讓新蘇州人孫應國對蘇州有了更多的城市認同感和歸屬感。(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