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迎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guī)” ,違規(guī)者可處50至200元罰款,違規(guī)單位最高罰5萬元,嚴重者還將影響個人信用。南京倡導垃圾分類有十幾年了,部分區(qū)域實行垃圾分類快10年,也出臺過《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明確罰則。為啥南京人還如此淡定呢?
近日,現(xiàn)代快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南京至今沒有終端的餐廚垃圾處理廠,是垃圾分類實施中的尷尬之處,也讓南京“強制”分類缺乏底氣。不過南京人注意啦!今年江北餐廚垃圾處理廠將建成,另外,南京已在調研,盡快推進垃圾分類立法。“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新規(guī)”是不是快來了呢?
探訪小區(qū):
廚余垃圾有專人回收
但垃圾混裝的也不少
2011年,南京垃圾分類試點正式啟動,最先試點的小區(qū)是8個,截至目前,3000多個小區(qū)都配備了分類垃圾桶。這些小區(qū)垃圾分類做得如何?
6月27日,現(xiàn)代快報記者在鼓樓區(qū)長陽花園小區(qū)看到,廚余垃圾回收桶放在出入口附近,居民樓下擺著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集中投放點設在了小廣場上。早上6點半,負責回收廚余垃圾的丁師傅上崗了。“每天都有一百來個人倒,每天都能收一桶廚余。廚余垃圾中的塑料袋就放在旁邊的灰色垃圾桶里。”丁師傅已經(jīng)堅持了3年多,但很多時候也很無奈。雖然有不少小區(qū)居民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但還是有人隨手把撕下來的快遞包裝盒等扔到廚余垃圾桶。“我有一個專門的火鉗,會把廚余里面混的塑料袋、包裝盒挑出來。”
隨后,記者來到了鎖金二村,居民樓下只有其他垃圾桶,廚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設在集中投放點。公告欄上顯示,2019年5月,鎖金二村的回收量為988.52公斤,共279戶參與。但居民稱,最近幾個月,原本負責廚余垃圾回收的人離職了,廚余垃圾沒人收了,大家只好把所有的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里。
居民汪女士說,早先他們在家就會對生活垃圾分四類,投放到樓下4種垃圾桶。社區(qū)還會發(fā)放不同顏色的可降解垃圾袋,還曾安排垃圾分類督導員監(jiān)督。后來,有垃圾回收公司加入,丟垃圾有積分,還能換生活用品,不少老人的參與積極性都挺高。但一段時間過后,她就沒再繼續(xù)堅持了,因為曾看到有保潔員把4個垃圾桶內垃圾倒在一起,一下子就被打擊了積極性。“如果最后還是混在一起,那我們在家特意把垃圾分類還有意義嗎?”
雖然南京不少小區(qū)都設了分類垃圾桶,但因為沒有“強制”,居民覺得不分也沒啥大不了。
單位:
已設置分類垃圾桶
但有人扔著扔著就錯了
2017年,南京被列入了全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城市,在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等處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此外,還劃定了首批12個街道實施垃圾分類全域覆蓋,包括寧海路街道、玄武門街道、五老村街道等,掀起了垃圾分類又一個高潮。
2018年,各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都設置了分類垃圾桶,但實際分類效果如何?現(xiàn)代快報記者走訪了部分單位。
在玄武區(qū)民政局辦公樓外,設置了5個分類垃圾桶,分為有害垃圾、鐵制品垃圾、塑料垃圾、紙張垃圾、其他垃圾。記者掀開有害垃圾桶看到,里面主要是碎玻璃,但也有幾件舊衣服、塑料袋、包裝盒等可回收物。
在玄武區(qū)政務服務中心外,記者找到了3個分類垃圾桶,掀開可以看到,有害垃圾桶是空的,可回收物桶內主要是廢棄的排號單, 而其他垃圾桶里有外賣盒、泡沫包裝袋、快遞文件袋等。從這些情況看,顯然也沒有按照規(guī)范來分類。比如,快遞文件袋是可以回收的。
南京某單位一名工作人員坦言,不少人在家沒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到了單位,雖然有這個環(huán)保意識,但是“扔著扔著就扔錯了”。
現(xiàn)狀
沒有餐廚垃圾處置終端
“強制”分類缺乏底氣
一名業(yè)內人士認為,南京和上海不太一樣,上海是有餐廚垃圾處理廠的。南京垃圾分類的尷尬之處就是在于終端設施沒有建好,沒有形成閉環(huán)。前端分得好,后端也是“一鍋混”,一起運到垃圾焚燒廠焚燒了。這也讓“強制”缺乏了底氣。
現(xiàn)代快報記者算了筆賬,目前南京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在8000多噸,廚余垃圾(家庭廚房產生的剩飯剩菜等垃圾)占40%,達到3200多噸。餐廚垃圾(餐館產生的泔水)大約在800多噸。
但是南京至今沒有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據(jù)了解,南京2014年在板橋地區(qū)曾建起首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最大日處理量100噸。那時正值青奧會,一些指定酒店,還有部分區(qū)域的餐廚垃圾送往此處處理,變成有機肥料,不過后來因為種種原因關停了。
當然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垃圾分類的習慣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習慣需要培養(yǎng)多年,所以即使在終端處理設施沒建好的情況下,也應該盡早讓居民習慣分類,這樣一旦有處理能力后,餐廚、廚余的回收率就會很高。
進展
江北餐廚垃圾處理廠將運行
明年初日“消化”400噸垃圾
在這幾年沒有餐廚垃圾處理廠的情況下,南京一些單位、街道也建設了一批餐廚垃圾小型處理機,有近百處,比如在玄武區(qū)城管大隊、玄武區(qū)政府等處,但這些小型處理機只是供本單位使用。
南京市城管部門相關人員也介紹,今年7月,南京第一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期(一階段)將投入運行,日處理量100噸,就是處理來自主城區(qū)的餐廚垃圾。明年年初,江北中心餐廚垃圾的日處置能力將提升到400噸,此外還將新增日均200噸的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南京在江南還計劃建設一處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目前正在選址。按目前進度,南京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與產生的餐廚垃圾量相匹配,還需要3到5年。
可回收物的回收率逐年增加
其實南京實行垃圾分類近10年,可回收物的回收率逐年增加。
這幾年,南京500多個示范小區(qū)實行“垃圾換積分”的活動,也就是用可回收垃圾換取等價的蔬菜、生活用品等,讓不少南京市民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中。此外,一些可回收桶、智能垃圾分類機的投放,也回收了一部分的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南京志達環(huán)保相關人員介紹,以他們負責的500多個小區(qū)來說,一個月可回收物總量有800多噸,比起前幾年的參與率要增加一半以上。
此外,南京還在各區(qū)建立起了大件垃圾拆解中心,拆解一些舊家具、床墊等大件垃圾,再進行分類回收,每年也可以回收到上千噸大件垃圾。
立法
將盡快推進垃圾分類立法
南京其實早在2013年6月1日就實施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辦法中規(guī)定不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于單位不履行垃圾分類義務的,最高可以處罰2000元,還可以暫停清運。
2018年的11月6日,南京城管全面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垃圾分類專項執(zhí)法,對四類單位(機關事業(yè)單位、社團組織、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公共服務企業(yè))開展集中執(zhí)法,當日開出6張垃圾分類罰單。但一些執(zhí)法人員也坦言,在日常執(zhí)法中,城管部門還是以督促整改為主,罰款還是少數(shù)。如果盡快立法的話,可能對個人和單位來說更有約束力。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已經(jīng)在調研,垃圾分類立法已成為南京市人大今年的預備項目。
6月28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表示,垃圾分類舉措未來將向全國推廣。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南京也在其中。南京會繼續(xù)在居民中推廣普及垃圾分類。據(jù)了解,棲霞區(qū)堯化街道有計劃在居民小區(qū)中試點“定時定點”投放,原來樓道、單元門口的垃圾桶撤掉,按照分類方式,到小區(qū)指定區(qū)域在工作人員的督導下分類投放。(蔡夢瑩 趙丹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