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癌癥負擔與風險因素之間關系的最大規(guī)模研究顯示,全球近50%的癌癥死亡是由可預防的風險因素造成的,如吸煙和飲酒。
通過對200多個國家的癌癥病例和癌癥死亡病例的估計,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可避免的風險因素導致了2019年近450萬癌癥死亡病例,占當年全球癌癥死亡人數(shù)的44%以上。吸煙、飲酒和高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意味著肥胖——是導致癌癥的最大誘因。
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癌癥流行病學家Rudolf Kaaks說,8月20日發(fā)表于《柳葉刀》的這項研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一些小規(guī)模研究的結果,并強調(diào)減少暴露于風險因素下有助預防多種癌癥。簡言之,“不要吸煙,不要超重,也不要喝太多酒。”
上述研究作者、加拿大公共衛(wèi)生署流行病學家Justin Lang指出,世界范圍內(nèi)的癌癥病例和死亡的真實數(shù)字很難確定,因為一些國家沒有記錄這些數(shù)據(jù)。
為了克服這一問題,Lang和同事使用了一項調(diào)查了204個國家350多種疾病和相關死亡、致殘情況的研究數(shù)據(jù)。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他們估計了34種風險因素對健康問題和23種癌癥死亡情況的影響。
研究發(fā)現(xiàn),2019年,一半的男性癌癥病例,以及超過1/3的女性癌癥病例,是由于可預防的風險因素,如吸煙和飲酒、不健康飲食、不安全性行為以及在工作場所接觸有害物質(zhì)導致死亡的。
從2010年到2019年,由上述風險因素導致的全球癌癥死亡病例增加了約20%,其中超重誘發(fā)死亡病例的占比升幅最大,尤其是在低收入國家。
“上述研究結果與當?shù)厍闆r相結合,可能有助于決策者確定癌癥控制規(guī)劃工作中應針對的癌癥風險因素。”研究合著者、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IHME)項目負責人Kelly Compton說。
資深作者、IHME研究人員Lisa Force說,事實證明,無煙政策、增加煙草稅和禁煙廣告等在減少吸煙方面是有效的,目前類似措施也被建議用于幫助減少過量飲酒。
該研究目前不包括其他一些已知的癌癥風險因素,如紫外線輻射暴露和某些感染等。不過,研究人員表示,一旦有了相關數(shù)據(jù),他們會將上述因素納入分析中。(徐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