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幾個月,政策春風頻吹,樓市松綁頻傳。
1
不少人留言問我們,最近這么多利好消息,樓市接下來該報復性回暖了吧。
的確,從年初開始,加快貸款審批、降低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發(fā)放購房補助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刺激政策相繼出臺。
如果說之前,加入樓市松綁隊列的都是一些小城市,那么鄭州、哈爾濱、福州、蘭州四個省會城市,腕夠大了吧!
就在本周,蘇州放出消息,二手房限售由5年改為3年,社保繳納由此前的三年內在蘇州連續(xù)繳納社保2年及以上,改為三年內在蘇州累計繳納2年即可。
就在昨天,南京溧水區(qū)和六合區(qū)的限購政策也有調整,外地人購首套房不需提供社保證明。
上海臨港......
這些算是利好嗎?都是利好,但琢磨細則,字里行間全是“克制”。
2
樓市為什么需要復蘇?
用官方的話說,經濟增長著力點要放在內循環(huán)上,個別受疫情沖擊較為嚴重的地方,在房地產方面做適度寬松,鼓勵合理住房消費,有利于提振經濟。
說直接點,今年以來,內憂外患,財政吃緊,疫情防控支出還在擴大,得想辦法補充彈藥。
關于土拍的數據,不羅列了,網上都可以查到。
畢竟面包不好賣了,面粉自然沒人搶。
以哈爾濱為例,根據同策同程的數據,2021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28%,成交均價同比下降6%??硕鹪?月庫存月報中指出,哈爾濱面臨去化周期大于30個月且同環(huán)比齊增,整體庫存風險很大。
2021年鄭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滑約25%,成交金額同比下滑約22%。
政策不出不行!
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都說金三銀四,可三月份全國26個二三線城市盡顯疲態(tài),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跌幅擴至46%。四月就不提了,全是疫情。
其他數據,手頭還有一堆,總之就是“量價齊跌”。
3
樓市“短期”會復蘇嗎?
很難。
首先,政策容易松動的城市,本身市場就不活躍。
不僅三四五線城市是這樣,一些二線城市也是。不要光看新房交易數據,要配合看二手房交易數據,死水一灘。
其次,即便蘇州、南京這樣的重點城市有動作,那也是小動作。
二手房限售由5年改為3年,只是促進合理需求釋放,有保有壓,并不是大力刺激。南京的溧水和六合距離主城近50公里,跟北京懷柔限購松綁一樣,沒有太大的意義,都是內部自己消化。
政策為什么就不敢再用力一點?“穩(wěn)地價、穩(wěn)房價、穩(wěn)預期”這個主基調根本沒變,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依然嚴控中,誰出頭,打誰頭,保不齊文件今天發(fā),明天就撤回。地方一點辦法都沒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需求變弱。
其實從2015年開始,樓市就已經進入整體供大于求的階段,棚改硬是制造出了需求。之后發(fā)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現在呢?房價不僅僅影響到居民消費能力,甚至影響到生育積極性。以前六個錢包強行上,是因為房子一直漲,上車就能賺錢,順帶滿足居住需求。
現在不漲了,完全為了居住而買房,就沒那么堅決了。更關鍵的是,幾年前買房、炒房的中產人群,對收入沒信心,對新房能否交付沒信心,對房價沒信心。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剛需該買還是會買,就是挑剔城市,剛改現在很搖擺,加上舊房子遲遲賣不掉,賣不出好價格。這些都是連鎖的。
市場信心的修復需要時間,樓市不是機器,插上電源它就能懟開了,利好政策的意義在于盡可能止跌,而止跌不一定會上漲。
光有政策,口袋沒錢也沒用。
畢竟首付哪怕降到一成,分期不用付了?錢哪里來?不少買房人,第一次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結
疫情反撲,大環(huán)境大家也看到了,先生存。
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會有一輪又一輪的樓市松綁政策相繼出臺,畢竟不能等到快不行了,再人工呼吸。
但是,不要把三四線城市的政策,套用到一線和強二線,一城一策早就定調。
現在能干嘛?買新房自住的,可以出手了,換房的要抓住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短暫窗口期,快速果斷完成優(yōu)化整合。
投資堅決不瞎買,尤其便宜貨,尤其公寓,尤其中介天天發(fā)廣告的那些畫餅盤。
窗口期是什么時候?關注核心城市政策調整,明年再看吧。
-END-
(本文首發(fā)“石榴詢財”,關注我們,了解更多財經真相,少踩坑,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