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9歲的老沈(化名)身患乙肝十余年,平日里腹部隱隱作痛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因此釀成肝癌,兩年間在“鬼門關”游走了兩次……
兩年前的一天夜里,老沈突然被腹痛驚醒,由于疼痛一直沒有緩解,便趕緊來到蘇大附二院急診。經過一系列檢查,普外科-肝膽外科主任醫(yī)師葉振宇判斷老人為“肝腫瘤破裂出血”。
據了解,肝臟由肝動脈和門靜脈兩套血管供應,血流豐富,一旦破裂,短時間內可大出血,危及生命。葉振宇立即實施剖腹探查手術,打開腹腔果然看到大量血液涌出,吸出2000毫升血液后,他迅速找到出血部位——肝左葉上有一直徑7厘米腫塊,創(chuàng)面很大,且表面大血管還在不停往外冒血。
“雖然不間斷輸血,病人血壓仍持續(xù)降低,說明出血還在繼續(xù),考慮患者有嚴重肝硬化,也無法微創(chuàng)止血。”說完,葉振宇當機立斷將肝左葉和腫瘤一同切除,成功控制破裂出血。術后病理提示腫瘤為中分化肝細胞癌,周圍組織細胞中未發(fā)現癌細胞殘留,癌組織清除相對徹底。經過一周治療,老沈好轉出院。
然而,兩年后厄運再次降臨。日前,老沈因身體不適到蘇大附二院復查,竟發(fā)現肝內出現多個轉移灶。考慮老沈年紀大,身體抵抗力差,家屬不愿意接受外科手術,也拒絕全身化療。結合家屬意愿,肝膽外科迅速組織多學科會診,由十多位專家研究制定了介入聯合靶向免疫治療方案。
在不開刀的情況下,介入科主任靳勇通過微小傷口,將特制導管放到腫瘤的供血動脈,注入化療藥物對病灶精準打擊。同時,注入栓塞劑對病灶的供血血管進行栓塞,使病灶得不到供血而自行縮小。此外,術中全程應用超聲造影技術,確保腫瘤周邊重要血管不受損傷。微創(chuàng)手術僅用時30分鐘,術后第一天老沈便可下地行走。
介入治療后,腫瘤科又為老沈制定了靶向免疫治療方案,4個月后復查,肝臟腫瘤明顯縮小,老沈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明顯改善。
葉振宇介紹,乙肝病毒進入人體后沒有任何癥狀,但病毒卻一直在破壞肝臟,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持續(xù)發(fā)展就可能會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的肝臟疾病。肝癌又被稱為“癌中之王”,惡性程度高,早期往往沒有癥狀,待患者出現腹脹、腹痛等不適就診時,通常疾病已經發(fā)展到中晚期,且治療后容易復發(fā),死亡率高。
葉振宇提醒,患有肝炎,特別是合并脂肪肝,長期飲酒等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不少肝癌可以根治,即使不能根治,也可以通過合理規(guī)范的治療延長患者生命。(記者 周函 通訊員 張青 李葉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