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號線盾構機刀盤起吊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呂銳 通訊員曾斯 袁永華)1月12日,武漢地鐵19號線4號豎井至光谷五路站左線“知音號”盾構機歷時5個月掘進順利抵達光谷五路盾構接收井,標志著19號線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區(qū)間已實現雙線洞通。
19號線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區(qū)間全長6.2公里,沿花山大道由北向南敷設,是武漢地鐵已建和在建的最長地下區(qū)間隧道,區(qū)間設置4座施工豎井,同時采用盾構、礦山、明挖等三種工法施工。武漢地鐵建設事業(yè)總部二級項目經理王向遠介紹,該項目自進場施工以來,施工高峰期14個掘進面、600余名建設者24小時在地下奮戰(zhàn),想方設法克服了疫情、高溫等外部因素對工期造成的影響,保質保量的完成了各段隧道的貫通目標。
施工方漢陽市政集團項目總工周廣介紹,項目建設以來,先后順利穿越210米極易沉降的泥巖擠壓破碎帶地層,“零沉降”下穿武九客專、武九線國鐵,以及地下管線眾多、車流密集的高新大道;在礦山隧道開挖中,礦山段隧道穿越大長山、石門山、寶蓋山三座山,最深處距離地面60米,隧道洞身穿越8類地層。
19號線設計時速為120公里,并預備后期列車提速至140公里/小時條件,為滿足列車高速運行需求,該區(qū)間盾構管片直徑達7.2米,比主城區(qū)地鐵隧道的直徑6.2米管片截面積增加了約1/3,并且該區(qū)間的盾構管片首次采用預埋槽道施工技術,這種施工工藝無需在管片上重新打孔,使后期設備安裝更為高效、便捷;同時,在該區(qū)間礦山隧道二次襯砌施工時,引進了高鐵隧道建設中施工縫處理使用的一種新型堵頭技術,在每部二襯臺車上加裝了專門定制的高分子材料模具,有效降低了后期隧道滲漏水質量隱患,實現了礦山隧道二襯“內實外美”的質量目標。
武漢地鐵19號線項目部一級項目經理江帆介紹:“為確保線路按計劃開通,19號線5個標段,500余名地鐵建設者將在施工現場度過春節(jié),既要保證工程建設,也要對地鐵建設者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集中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晚這些活動已安排,我們在工地也要像在家一樣過一個溫馨祥和的節(jié)日?!?/p>
武漢地鐵19號線全長約23.2公里,共設車站7座,全為地下站。經過洪山區(qū)、青山區(qū)、東湖風景區(qū)、東湖高新區(qū)4個區(qū),建成通車后將有力提高武漢站、空港樞紐集散能力,加強光谷及沿線地區(qū)的交通可達性,提升東湖高新區(qū)軌道網的連通性,構建城市東部軌道網快速通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