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
實習生 楊霄
【資料圖】
通訊員 趙玲玲 蔡瀅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日前,悠揚的歌聲從武漢市江岸區(qū)琴欣藝術工作室傳出,聲樂班的殘疾人朋友們興致昂揚地開始了他們的“每周一課”。該工作室的創(chuàng)辦人肖琴作為老師,5年如一日地為聲樂班備課、上課、排練,不僅帶領大家亮相各類文藝演出,屢獲獎項,更是收獲到了滿滿的自信和快樂。
為殘障人士獻愛心,從一堂音樂課開始
今年34歲的肖琴,父親是一名盲人,母親腳部殘疾。6歲時,她的雙眼情況急劇惡化,最終導致她右眼失明,左眼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
為了幫助女兒,肖琴的父親拿著每月按摩賺來的微薄收入,送她去專業(yè)的老師那里上課。學習時,眼睛看不見譜子,肖琴便將譜子放大數倍,同時還要花費比常人多上十倍的時間背誦曲譜。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肖琴憑借扎實的演唱功底,成為湖北省、武漢市殘疾人藝術團獨唱演員。2009年至今,肖琴先后獲得第七屆湖北省殘疾人藝術匯演女聲四重唱第一名、亞洲國際聲樂大賽中華民歌組第七名等6項省級以上大獎,還在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中三次蟬聯一等獎。
2018年在江岸區(qū)殘聯以及西馬街道的幫助下,肖琴在江漢北路社區(qū)成立了“肖琴聲樂工作室”,面向殘障人士開設了公益聲樂培訓班,近3年間免費授課百余次,也培育了一批愛好音樂的社區(qū)志愿者,總計服務約800人次。
肖琴為殘疾學員授課
在肖琴看來,音樂有著神奇的力量。在她的鼓勵和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家門,在她這里免費學習聲樂,并交到朋友。
王暉是肢殘學員,通過三年的免費學習,現在已經成為一名有穩(wěn)定收入的職業(yè)主播;學員馮焰是一名退休的社區(qū)殘疾人工作者,通過系統(tǒng)化學習聲樂課程,現在已經能夠獨立站上舞臺。
線上線下教學讓近4000人次受惠
2020年底肖琴將社區(qū)工作室成功注冊成為民辦非營利性機構——“武漢市江岸區(qū)琴欣藝術工作室”,使得殘疾人學員能夠免費獲得更多專業(yè)老師乃至國家級專家的指導。
肖琴的學員中,視力類殘疾人占了30%以上,教學難度不言而喻。學員無法看見歌譜,每首歌的教學都需要口口相授,教唱都要重復成百甚至上千遍。
“來,摸一下我的笑肌,1、2、3……感覺到了嗎?”為了讓盲童學員們知道如何科學發(fā)聲,她讓他們用手觸摸自己的臉、嘴等部位,從而感受到臉部肌肉的運動變化。
經過多年的教學,許多殘障學員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少人在市、區(qū)及地方組織的各類合唱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更收獲了同仁及他們家人的贊揚和認可。學員也變得陽光、自信、快樂。
最近幾年,為了更方便的教學,肖琴摸索線上教學模式,嘗試使用騰訊會議進行線上課程,并指導殘障學員如何在家使用手機參與學習。
更多的學員則是通過在她這里學習,生活逐漸被音樂和朋友點亮,變得豐富多彩、有滋有味。
5年來,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肖琴義務提供近4000人次授課,在深切感受到同為殘疾人生活的不易,也堅定了信念要把志愿助殘這條路走下去,幫助殘疾人更好地發(fā)掘和創(chuàng)造價值,找回自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最大的愿望不僅僅是借助音樂帶領更多的殘障朋友走出家門快樂歌唱,而是能夠探索一條特殊藝術的就業(yè)渠道,為推動殘障人音樂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