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展開幕式現場。該展覽設于和義路的寧波教育博物館內,為期20天。鮑國棟攝
(資料圖)
中國寧波網記者 陳冬冬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鷂子,三月種地下秧子……”如果你是地道的寧波人,對這首寧波老話童謠《十二月子字歌》一定不會陌生。
孩子說,孩子看,開心觀展。鮑國棟攝
而在3月18日開幕的寧波市江北區(qū)外國語藝術學?!都埣簟し沁z》學生剪紙作品展上,這首“童謠”化作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剪紙,令人耳目一新。
在寧波教育博物館此次剪紙展現場,記者首先被這組由12幅生動有趣的剪紙組成的《十二月子字歌》童謠剪紙吸引了目光。放鷂子、下秧子、燒錠子、揾粽子、落雪子等極具生活氣息和傳統(tǒng)民俗味道的場景,經孩子們的巧手,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剪紙中。
童謠《十二月子字歌》部分剪紙作品。陳姣吉攝
“這是我們學校12個孩子合作,在疫情期間,大概花了兩周左右的時間完成的?!痹撔<艏埨蠋熽愭嬖V記者,該校自2016年建校以來,就開設了剪紙課,現由她和王婕兩位老師擔任授課教師。從2019年開始,課程將剪紙與童謠結合,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
“因為童謠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又有很多民俗、美食、季節(jié)等元素包含其中,很適合孩子?!彼f,目前全校共有150來名同學選擇了剪紙課,以1周1次(兩節(jié))的頻率進行學習。
“剪紙和童謠都是從老一輩傳下來的,感覺它們挺配的?!鄙钍荜惱蠋熛矚g的創(chuàng)作者之一、503班的男生何昀恩告訴記者,他從五六歲會用剪刀開始,就喜歡拿著剪刀不停地剪剪剪?!叭昙墪r學?!囆g天地’開設了剪紙課,我感覺這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并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彼f。
“我剪的是六月這幅作品。當時正好碰到疫情,因此畫草圖和剪都是在家里的業(yè)余時間完成的,大概花了兩周時間?!标蓝髡f。
何昀恩的剪紙作品。
趴在地上、沉浸于剪紙中的忘我創(chuàng)作的何昀恩。(受訪者提供)
“熬夜他都要做。就像小時候讓他停掉美術課轉文化課一樣,他央求說他可以不吃飯,把省出來的時間用來畫畫。”昀恩媽媽告訴記者,孩子癡迷剪紙,并很享受這個過程。
有一度,隨著文化課的壓力越來越大,她想讓孩子不要剪了。后來發(fā)現孩子太喜歡了,再怎么阻止也沒用,“因為孩子說畫的時候很開心,腦子里想的都是開心的事情。剪紙的時候也是,心里都是在唱歌?!?/p>
“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該校小學部校長呂敏告訴記者,該校的童謠剪紙課程,意在讓孩子們用小剪子來探尋童謠中所蘊藏的寧波美食、寧波民俗、寧波文化和風土人情,讓孩子們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本次展覽收錄了“甬城風情”“甬城人文”“甬城四季”“卯兔迎春”四大板塊上百幅作品,作品飽含該校學生的聰明才智和辛勤付出,也傳遞著他們對于生活的美好感受和熱切期待,展期為20天。
《過大年》剪紙長卷。李夢夢攝
滿墻紙鳶春意濃。李夢夢攝
可愛的兔年生肖剪紙書簽。張靜攝
“‘小剪子,剪頭尖,百樣故事都能剪?!艏埨纤嚾说倪@句老話在孩子們身上‘應驗’了!”一直在致力于剪紙藝術弘揚和推廣的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魏曉紅說,很高興看到剪紙藝術在孩子們身上煥發(fā)新生,更讓她欣喜的是,該校一些孩子的剪紙水平在省內也很有競爭力。
“希望更多的學校能繼續(xù)一起來重視剪紙等傳統(tǒng)美育教育,讓孩子們真正愛上它們,從中獲得一生的自信和快樂源泉。”她如是殷切寄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