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連云,“童”享六一。在2023年“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來臨之際,為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愛護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圍,連云港市連云區(qū)委網信辦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線下活動,打出一套“連e護苗”組合拳,助力轄區(qū)兒童健康成長。
【資料圖】
法潤童心普法講堂護“未”來
區(qū)委網信辦聯(lián)合區(qū)司法局組織普法講師、普法志愿者攜手院前小學開展“法潤童心 典亮生活”普法進校園主題宣講活動,以青少年聽的懂、感興趣、學得會的形式講解民法典知識,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引導青少年厚植法治信仰,從小樹立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活動中,普法講師根據青少年的年齡階段和日常生活特點,從未成年常見犯罪類型、預防性侵害兩方面,通過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淺出講解法條法理、問答互動等形式,倡導學生們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做到文明上網;自覺遠離淫穢色情、兇殺暴力、低俗文化的書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游戲軟件、“口袋書”等;提高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鼓勵同學們做有擔當、有追求、有情懷、有操守的青少年,度過一個快樂、充實、精彩、無悔的青春。
科啟童智 科學田地創(chuàng)“未”來
在宿城街道宿城小學,一堂生動有趣的“連e護苗”科學課正在上演,同學們個個化身小科學家,在實驗中體會到科學的美妙與神奇,以科學啟迪智慧,用實驗帶來樂趣,培養(yǎng)了同學們的探索精神。
你接水,我倒油,她加色素,他負責攪拌,同學們分工明確,井然有序。不一會懸浮彩虹雨的瓶子就做好了,在靜靜的等待一分鐘后,瓶子中竟然真的下起了夢幻的“彩虹雨”。四年級小學生夏悅激動地說:“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水不溶于油,色素不溶于水所以瓶子中下起了彩虹雨……”。課堂上,同學們又分別制作了明輪船、風力車、手搖發(fā)電站、雙槳螺旋飛機、太陽能小車等趣味模型。拼接組裝、連接電線、放置太陽能板……不一會,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模型就做好了。明輪船竟然真的可以在水中游動,太陽能小車在吸收了太陽能后,也真的跑起來了。同學們歡呼雀躍,紛紛展示著自己的模型。
每一個小實驗,都像一粒粒希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心中,承載著每個孩子成為科學家的夢想。通過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科普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科技氛圍,科學的種子在同學們的心中生根開花。
樂享童趣 以詩會友話“未”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連云區(qū)海州灣街道營山社區(qū),一群穿著漢服的小朋友正在參加“芳草詩會,以詩會友”網絡護苗線下活動。以古風閱讀體驗的方式,讓未成年人在詩詞中感受閱讀的魅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活動現(xiàn)場,小朋友們在網絡文明志愿者的幫助下穿上漢服,手持毛筆在紙上一筆一劃書寫自己的姓氏,將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心意寄托在筆墨紙硯中。淡淡的墨香在空氣中飄散,小朋友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提筆揮毫的酣暢淋漓。在填詞吟詩環(huán)節(jié),網絡文明志愿者將詩詞拆分打亂,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詩句匹配和斷句搶答。小朋友們爭先回答,激起了大家的好勝心,也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意愿。
活動最后,網絡文明志愿者圍繞針對青少年群體面臨的網絡謠言、網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內容,又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網絡安全小課堂,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于潛移默化中強化孩子們的網絡安全意識,鼓勵孩子們做文明上網的好少年,從小爭做連云好網民。
(來源:連云港手機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