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車牌。
老萬正在打理這些老物件。
南京老門牌。
七十年代的搪瓷缸。
南京的舊門牌、老式搪瓷杯、鐵皮玩具、煉油燈、老照片……從民國到上世紀90年代,一共20多個種類,只要帶有“南京”字樣的老物件都會收藏,南京一70后“藏家”用13年時間,收集了20000件和南京有關的老物件,把一個1200平方米的倉庫堆得滿滿的。近日,記者就走進了這個私人“藏館”,揭開這些和南京有關的“寶貝”背后的故事。
2006年開啟收藏之路
“我不是一位南京‘土著’,但我深愛著南京,也希望這些南京的老物件能傳承下去。”老萬向記者講述了他自己的想法。
老萬就是這20000件南京老物件的主人,他花了13年的時間,奔走南京各地的大街小巷,才收集到這些南京的“寶貝”。
老萬告訴記者,他真名叫萬俊,老家是安徽全椒人,2005年從南藝畢業(yè),當時在南藝學的是唱歌,也因為是藝術(shù)類,和現(xiàn)在收集的這些也有一點點的關系吧,學校當時也有很多的展覽,當時就想,要是能有一個南京的老物件展,把南京的記憶留住,那應該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畢業(yè)后,老萬到了上海,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啟了自己的收藏之路,2005年下半年畢業(yè)后到2006年初,老萬在上海短短的半年時間里,就把自己住的房子堆得差不多了,桌椅等有40多件。
當時,還是對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想回到南京工作,就辭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南京,從上海走的時候,把收集的老物件都帶來了回來,不能帶的就打包郵寄,當時快遞員還和老萬講,這些“破爛”你還往回寄,這些運費都比這些東西值錢。
但老萬和他講,你只管寄,多少郵費正常付就行。最終在上海收到的這些老物件都被帶回了南京。
2012年賣了房子,下崗全職收“破爛”
2006年初回到南京后,老萬也從開始的興趣漸漸地到了癡狂,初回南京,他就前往南京的大街小巷,收集南京老物件。
“只要是關于南京的,我基本上都收,那些年,我只要一有空就會在朝天宮、南藝后街、倉巷等一帶的舊貨市場‘淘寶’。”老萬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拆遷的人家很多,能收的東西也很多,有很多東西拆遷戶就不要了,直接扔掉,還有的賣給了收垃圾的,可能也就三五塊錢,收垃圾的人再把這些東西拿過來賣給他。
就這樣,2006年到2012年的6年時間里,老萬收集的南京老物件達到了4000件,而且這些老物件里有不少是很珍貴的物品。
從喜歡到事業(yè),2012年初老萬覺得這樣下去收集還是不成體系,因為要上班,很多時候有“線人”給他報料有好東西要收,但工作中又不能離開,因而錯過了很多“寶貝”。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考慮,老萬作了一個決定:辭去工作全職收“破爛”。
而這一年,老萬收集的老物件也達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但也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資金。辭職后,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收購的老物件又越來越多,這每天只出不進的日子,肯定是不長遠的。
但看到好東西,又不忍心不去收,為了收集,2015年老萬把浦口的一套房子賣了,作為收集資金。
老萬也向記者坦言,截止到目前,他為收集南京老物件共花去了大約200萬元,這是直接花去買老物件的,還不算時間成本。
打造南京“小而美”的時光博物館
老萬現(xiàn)在把這些老物件都放了在浦口區(qū)的一個倉庫里。記者來到倉庫看到,偌大的倉庫里堆滿了南京的舊門牌、老式搪瓷杯、鐵皮玩具、煉油燈、老照片……老萬告訴記者,現(xiàn)在這個倉庫里,共有20000件左右從民國到上世紀90年代的老物件,而且都帶有“南京”字樣,不帶“南京”字樣的物件,都會拿到網(wǎng)上去賣掉,以補充資金。
老萬稱,現(xiàn)在每天看到這么多的“寶貝”心里很是歡喜,可這些“寶貝”也使他感到頭疼,因為東西多,品種也多,需要的場地也要大,這個倉庫是自己租的,到年底這個倉庫就要拆遷,還要給這些老物件找一個新的“家”。
“辭職這幾年,也不是沒有收入,辭職后因在圈內(nèi)有一些名氣,馬鞍山的一個商家就找到自己,說想做個商業(yè)展,需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物件做展示。”老萬稱,這是自己的第一筆收入。經(jīng)過這次以后,陸續(xù)還有一些活動找到自己,也因為這些活動,支撐著給這些老物件一個“家”。
記者了解到,老萬有一個愿望,就是把這些老物件分門別類,然后把它們進行展出,留下屬于南京的時間記憶,打造一個屬于南京人的時光博物館。
老萬表示,目前,可以把這些物件分為20多個品種,每個品種都能講述南京近100年左右的歷史。這個時光博物館主要講述南京的故事,到時人們肯定會了解另外一個有趣的南京,認識一些之前不知道的南京。
見習記者 胡亮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