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3月10日上午,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十竹齋藝術集團,源·當代美術館&十竹齋畫院的簽約儀式在南京江寧舉行。在簽約儀式結束后的座談會上,十竹齋畫院副院長王園園女士以“中國畫的‘學術’與‘市場’是什么關系?以及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兩個問題引發(fā)了所有與會嘉賓的熱烈討論。
會議中,就“學術”與“市場”的關系方面,十竹齋藝術集團董事長陳衛(wèi)國先生和源當代美術館特邀美術評論家、著名美術理論家俞建文先生同時提到了兩個重點:首先,辯證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二者彼此獨立卻又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其次,不可急功近利,需提高藝術品質量,做到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統(tǒng)一。與此同時,還需認清形勢,堅持繪畫的學術性,形成良好的藝術風貌。
藝術家群體&媒體代表
而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韓顯紅、聶危谷、張廣才、陳國歡、晏明、董雷、毛曉劍等藝術家代表也給出了新的觀點:想做高端市場,首先就需要提高藝術作品的質量,做到熟悉度與陌生感并存,對藝術適當創(chuàng)新。其次,作為一個常提常新的話題,要想將中國畫的“兩條腿”走好,還需有“3+1”的支持,即:好的團體,好的機構,好的環(huán)境和優(yōu)秀的藝術家。當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都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是能統(tǒng)一的。現(xiàn)在藝術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十竹齋和頂級藝術團體的合作應該引領市場,做好規(guī)劃。
十竹齋畫院院長尹蘇橋先生則從新媒體的角度發(fā)表了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他認為信息時代的特征對藝術的影響是有利有弊的,其既創(chuàng)造出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卻也因為發(fā)展過于迅速導致藝術標準降低,從而擠壓了優(yōu)秀藝術家的生存空間。這種“亂象”的源頭在市場,所以要從市場開始正本清源,為藏家推薦真正優(yōu)秀的藝術品,這既是對藏家大眾負責,也是對歷史和傳承負責。
作為90后新生代,源·當代美術館館長王蘇源也表示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收藏群體開始喜愛中國書畫。他認為目前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析,即:投資者,藝術品市場,藝術家,這三者屬于求同存異的關系,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能夠推動藝術品的價值,穩(wěn)定加強藝術品市場的架構。通過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和投資者的宣傳推廣,雙方共同加強藝術品市場的建立。
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優(yōu)先生稱,此次簽約合作是又一個“高光時刻”,并且將會是首家學術機構和藝術機構的結合。這種合作將為藝術文化傳承做出巨大貢獻,創(chuàng)造出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僅要以“三精”品質服務于人民,還需想辦法讓中國畫藝術走向海外。
座談會最后,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云先生做出了建設性的總結。首先,他認為重復過去是無價值的,藝術需要創(chuàng)新,需以新面貌新方向、新的表現(xiàn)、新的語言開拓市場。其次,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是為了傳承,收藏是歷史傳承重要的途徑之一。真正的收藏家眼光是很犀利的。要想在市場上立足,還需在創(chuàng)作上尊重觀眾、以變應變,讓中國畫藝術煥發(fā)新的生機,讓90后00后發(fā)自內心地喜歡中國畫,“沒有人民的認可,活不下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