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中端手機都開始大張旗鼓地聲明取消屏幕塑料支架,仿佛一夜之間屏幕塑料支架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塑料支架也被貼上了丑、廉價的標簽??伤芰现Ъ艽嬖谝膊皇且惶靸商炝耍瑸槭裁磸S商們現(xiàn)在才想起來要 " 干掉 " 它呢?它真的有廠商們說的那么不堪嗎?
身負 " 重任 " 的塑料支架
其實屏幕塑料支架就是屏幕玻璃面板邊上的一圈塑料,廣泛地存在于各種數(shù)碼產(chǎn)品之中,尤其是使用玻璃和金屬作為外觀材質(zhì)的手機、播放器和電腦等,因為這也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在玻璃和金屬之間起到緩沖作用,避免設備在跌落時金屬變形導致玻璃碎裂,同時還能填補玻璃與金屬之間因公差帶來的縫隙。另外,帶有塑料支架的屏幕面板在生產(chǎn)過程中也便于移動和裝配,從而提高生產(chǎn)效率。
(資料圖)
被嫌棄的屏幕塑料支架
可無論屏幕塑料支架怎么美化,它的存在始終會讓屏幕與邊框之間有隔閡,總歸是 " 邊到邊 " 的設計看起來更加簡潔高級。還有一點,塑料支架的存在會讓屏幕邊框看起來更寬。為了跟塑料支架說再見,廠商們也曾經(jīng)嘗試過各種方法。
比如開創(chuàng)了安卓全金屬機身潮流的 HTC One(M7),其采用巧妙的分段設計,使屏幕的四個角避開了機身邊角,從而保護屏幕免受跌落沖擊,視覺上看它的屏幕就是直接貼在機身上的,黑色的邊框幾乎隱藏了支架。彼時的大廠魅族在超窄邊這條路上走得也很遠,MX4 時期宣傳的 " 屏幕懸掛點膠技術 " 就是完全拋棄了屏幕塑料支架的設計,采用柔軟的膠水粘合屏幕與中框,同時起到緩沖和固定的效果,同年的小米 4 也是采用類似的技術。后來就是曲面屏的時代了,一方面由于曲面屏本身玻璃比較厚,大弧度的圓角在跌落時能快速分散壓力避免碎裂,另一方面屏幕塑料支架要做成曲面屏的形狀需要更高成本,因此廠商們大都不做塑料支架,轉(zhuǎn)而采用粘膠工藝,用膠水把屏幕固定在中框上。當然,也有一些富貴大廠選擇了更薄更細更貴的塑料支架,并且將其隱藏在了屏幕下面,以此來維持整機的抗摔能力。直到 iPhone 12 發(fā)布,蘋果又再次回到了直角邊框、純平屏幕的方正設計,由于采用了超瓷晶面板,其屏幕的硬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加上與屏幕齊平的中框,它終于取消了屏幕邊緣的塑料支架,實現(xiàn)了玻璃直觸金屬邊框的效果。然后就是直屏手機就全面回歸了,大部分高端型號都取消了屏幕塑料支架,并且進一步收窄了邊框。而在很多中端型號上,塑料支架又回來了,有些機型還處理得十分粗糙,對于習慣了看不到塑料支架的曲面屏用戶,屏幕玻璃旁邊突然多了一大黑圈,難免就開始嫌棄起來。
屏幕塑料支架是無辜的
繞了一大圈,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實屏幕塑料支架不是原罪,通過出色的設計和工藝,塑料支架也可以和機身融為一體,但是得加錢。
對于高端機而言,用更好的玻璃、更堅固的金屬邊框就可以實現(xiàn)玻璃直觸邊框的 " 邊到邊 " 設計,相應的物料成本會提高;為了玻璃與金屬邊框之間縫隙均勻,也需要更高的加工成本;為了保護屏幕,金屬邊框至少要與屏幕齊平,因此機身也不能太厚,內(nèi)部結構也要特別設計;如果要做隱藏式塑料支架,更細更薄的支架也是很貴的……總之,就是兩個字:" 加錢 "。從前文我們可以大致總結為:" 直屏 + 金屬邊框 + 無屏幕塑料支架 " 要加錢," 好看的屏幕塑料支架 " 也要加錢,那么這些聲稱取消屏幕塑料支架的中端直屏手機們真的是 " 含淚虧本 " 嗎?當然不是。
在預算面前,總不能既要又要,于是他們不約而同選擇放棄金屬邊框,轉(zhuǎn)向塑料邊框,并且在塑料上營造出了金屬的觀感和質(zhì)感,還順帶做了超窄邊,高級感油然而生。讓中端機型看起來像高端機型,價格卻依舊親民,不得不說廠商們真的抓住痛點了。手機設計不應局限于 " 細節(jié) "
以前廠商們總喜歡用 " 邊框窄至 xx mm"、" 屏占比高達 xx %"、" 厚度僅為 xx mm"、" 重量僅為 xxx g" 等參數(shù)來宣傳設計,咋一看很厲害,可是整臺手機用起來總覺得不和諧。比如左右超窄邊配大下巴、屏幕的 UI 邊界與邊框不對應、機身重量不平衡、邊框硌手等。這其實就是因為廠商過于追求某個細節(jié)而忽略了整體。
出于宣發(fā)的需要,廠商搞點 " 噱頭 " 是可以理解的,但因為某個 " 噱頭 " 而影響用戶體驗,就有點得不償失了。好不好看不是廠商說了算,用戶說好看才是真的好看。
拿 Pixel 5 舉個例子,它從發(fā)布那天起,就沒有一個參數(shù)是拿得出手的,可以說是全面落后。但神奇的是,我每次在朋友圈曬它的照片都會有很多人評論問:好好看,是什么型號?。?p>在我心中 Pixel 5 也是最好看的全面屏手機,沒有之一。四邊等寬,屏幕 R 角與機身 R 角完美對應,前攝在 R 角圓心,屏幕比例也很合適,整體看起來極度和諧。這幾年我們也看到國產(chǎn)手機的顏值整體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甚至很多千元機都有著相當討喜的外觀,幾家大廠逐漸都形成了各自的成熟設計語言,擁有了品牌辨識度。在比拼參數(shù)多年之后,我們很高興看到手機廠商開始關注屏幕塑料支架這樣的細節(jié),但我們也希望廠商們不應止步于此,應該從整體出發(fā)去探索更多設計的可能性,而不是為了噱頭局限于某個細節(ji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