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億年看驚心動魄的演化故事
在圖板上信手涂色,創(chuàng)作一只5.18億年前澄江生物,生成游戲中的3D角色,嬉戲于3D寒武紀海洋世界,與終極捕食者“大奇蝦”共同戰(zhàn)斗……
1月17日,記者走進裝修一新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科普互動項目——寒武紀蟲蟲秀的大屏幕前,聚滿了家長和孩子。他們時而對著古生物的介紹大聲朗讀,時而在海底世界的遨游中發(fā)出驚嘆,時而又為對戰(zhàn)勝利雀躍歡呼。
閉館改造近1年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自2021年元旦起以嶄新的面貌向公眾免費開放。館長王永棟介紹,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進行了“十大升級”,涉及參觀線路優(yōu)化調整、展陳科學內容更新、研學服務功能拓展等。豐富的古生物展品、有趣的體驗互動、巧思妙構的布局規(guī)劃,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參觀者走進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元旦三天假期,就有6000名游客前來參觀。
人機互動在游戲中玩科普
走進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聳入天花板的“馬門溪龍”標本,這座全長22米的寒武紀恐龍標本給所有前來參觀的游客以強烈的震撼。
跟著講解員的腳步,游客還能看到將地球生命歷程濃縮到24小時的生命演化時鐘,展示距今約6億年到1.4億年間南京地區(qū)地層概貌的樓梯,“可以趴在地上看化石”的化石圖紋地磚,還有一度“走紅”的澄江生物麒麟蝦、被封存在琥珀中的奇特昆蟲、埃迪卡拉生物群地球最早的動物足跡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標本。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在云南澄江帽天山,發(fā)現(xiàn)了時代距今大約5.18億年特異埋葬的化石群——澄江動物群,引起世界極大的轟動,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fā)現(xiàn)之一。
“寒武紀蟲蟲秀”便是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在中國科學院修購專項“古生物學科普平臺”支持下,最新開發(fā)的大型交互科普游戲產品。億萬年前的寒武紀海洋世界究竟什么樣?在復雜的地質條件中海洋動物如何生存?游客都可以親自參與,在游戲中尋找答案。
此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陳升級,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等多元化的方式對科學素材進行提煉與開發(fā),特別是有關恐龍與澄江生物群等方面內容,陸續(xù)推出如知識類展廳觸摸查詢一體機,自主創(chuàng)作3D動畫和科學講解視頻,“恐龍魔方”“澄江多點觸摸游戲”“恐龍互動”等多個大型知識互動游戲,給參觀者更為生動直觀的科學體驗。
修復化石觸摸數(shù)億年歷史
化石是解開生命演化之謎的金鑰匙。那么,你想和古生物學家們一樣,親自動手修復化石,與古生物來一次親密的接觸嗎?
走進博物館中的“達爾文實驗站”,在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指導下,通過專業(yè)的儀器設備,你就可以親自動手修復真正的化石。副館長郭震宇表示:“通過開放合作方式,博物館引入專業(yè)運營和研學團隊,線下展廳和線上平臺相結合,開展特展聯(lián)展、對外交流、科普講座等活動,更好地實現(xiàn)科學普及的社會服務功能。”
自2004年底開館以來,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每年吸引10萬游客前來打卡。王永棟表示,為了把豐富的博物館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接下來博物館將面向中小學及社會推出系列科普研學服務,打造“李四光少年科學營”科普品牌,開發(fā)系列古生物實踐課程等,讓孩子們在沉浸式參與過程中,將知識和趣味雙雙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