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由著名電影學者周安華教授領銜完成的大型電影史料叢書——《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56卷)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內外引發(fā)較大反響。該輯刊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現代電影文學資料發(fā)掘、整理與資源庫建設”(批準號:18ZDA262)的重要前期成果,是當代民國電影史料三大頂尖工程之一,也是迄今為止最新、最全面的民國電影文獻發(fā)掘和研究項目,具有極其重要的史料和學術價值。
該輯刊所收錄的電影歷史文獻覆蓋范圍廣泛、形態(tài)不一、種類繁多,力求呈現民國電影最早的和最完整的史實、史料和本體,整體而宏大地展示了民國電影文學豐富多樣的面貌。資料搜集范圍從民國時期占據主流的電影刊物、電影書籍到相對“小眾”但較為珍稀的電影劇本和小說、電影特刊、電影產業(yè)報告、電影演員和歌曲等均有涉及。輯刊精選民國時期出版的電影理論、教育電影、電影劇本、電影小說、電影產業(yè)、電影演員、電影歌曲等方面的資料及電影雜志、特刊等進行影印出版,所涵蓋的文獻包含圖書、報紙、期刊、特刊等各種形式,有理論指導、法令文書、漫畫、劇照、影集、劇本、歌曲、電影評論、影片介紹、拍攝經過、演職人員等多元化內容。
在卷帙浩繁的歷史文獻中,輯刊對資料的搜集和擇選既有歷史大事件、大思潮的宏大展現,也有小影人、小公司的細節(jié)描述,此種以更廣闊的史學視角觀察民國電影發(fā)展的理念,一方面,是周安華教授團隊力圖突破并擴展以上海為中心的史料視野的一次重要嘗試;另一方面,構成了宏觀與微觀相結合、主體與客體相容的“打撈式”勘察格局,以立體融通式思路對民國電影史料予以全面的發(fā)掘和整理,進而實現對民國電影歷史現場的全景式復原,多角度展現出近代電影藝術及其傳播方式的演變,真實反映了中國電影萌芽起步、發(fā)展壯大和艱難行進的壯闊歷史過程,立體呈現出特定電影與社會、影院與經濟文化的互動共生關系,為近現代中國電影史、文化史、社會史、藝術史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原始資料。
《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的編輯和出版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首先,該輯刊是對早期中國電影史料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再清查、再挖掘和再認識,特別是,在充分吸收前期各類歷史文獻匯編和文獻成果出版物的基礎上,輯刊通過查漏補缺、求全求準、勘誤選精等方式實現了對早期中國電影文學史料的廣泛覆蓋和精準梳理,使得相對獨立、碎片化的民國電影文學資料的保存更為系統(tǒng)化、整體化,為中國早期電影文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在資料搜集方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其次,輯刊借助重寫電影史的方式,為重構近現代社會史、文化史和藝術史奠定了基礎,并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史學世界和藝術領域探尋民國時期電影文獻的原典意義。因此,該輯刊的出版發(fā)行能夠使當代研究學者在更深層面上窺見民國電影乃至藝術、文化的隱秘,從而校正以往的認知,還原真實的歷史原貌,促進近現代中國電影研究邁入更深入、更卓越的境界。
再次,輯刊從文化研究的綜合視野整體復原并以構建動態(tài)而系統(tǒng)的民國電影全息圖景為主旨,對歷史現場進行全景式還原,深入打撈民國電影文獻,其中所涵蓋的思想理念、銀幕作品、影像評論等歷史文獻記錄為山東大學百年戲劇影視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提供了豐厚的史料和文獻支持。同時也對我校戲劇影視學科的建立、未來藝術學科的深化研究、乃至實現學科全面崛起,進一步提高學科競爭力方面,亦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和學術價值。
《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作為一項史詩工程,自2022年底由國家出版社出版以來,受到學界高度評價,多所世界著名大學圖書館來電來函垂詢購買事宜。電影學領域多位專家學者稱贊該輯刊是“中國電影史料搜集與民國電影文學史實挖掘和校勘整理的標志性成果”,具有重要學術、歷史和文化意義。著名影視學者、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胡智鋒教授在《文藝報》發(fā)表《新時代中國影視史學的多維度觀察與思考——從<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談起》,從“史實”、“史識”和“史思”三個層面高度評價輯刊史料的挖掘與呈現、跨媒介跨學科的視角和以史為鑒的思路,認為“這是中國影視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事件”,“具有標桿意義,也切實代表民國電影史料挖掘的一次重大突破”。南京藝術學院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秦翼在《藏書報》發(fā)表《找回觸碰歷史的感覺》一文,指出《輯刊》“對此前數套大型影印電影史料慣常收錄的電影期刊做了查漏補缺的工作。尤其是補充了華北、東北、西南地區(qū)的電影期刊,如北洋畫報社的《電影周刊》等”,強調在接觸歷史文獻、整體閱讀電影史料、構建現代電影文學總體面貌過程中,該書所帶來的“觸碰歷史的感覺”,她相信這套五十六冊的皇皇巨著必將大大“助力中國早期電影史研究”。知名影視史論研究者、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朱萍副教授在《打撈民國電影文獻 探賾中國電影魂魄》一文中稱:“對民國電影多角度、分層次、全方位的研究離不開對民國電影文獻資料的全面細讀”,她稱譽該輯刊“在中國電影史料搜集整理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套《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的出版將再度惠及學林,它將作為一條重要路徑,讓學者順暢重返歷史語境”。南京大學青年學者趙瑞君在“文匯報APP”發(fā)表《電影舶來中國后,如何發(fā)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審美意蘊》,稱“編者以嚴謹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精神,立體通融地對散見于各處的早期電影文獻全面進行了挖掘、篩選和整理們探索了中國電影史更為廣闊的言說空間,無疑為廣大讀者、學人開辟了關照中國電影史的一重路徑”。此外,南京大學青年學者周倩聞《以多元開放之維拓展電影史學空間——評<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等文章,也被《江南時報》、《江南時報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國家圖書館網站等廣泛轉載。
《民國時期電影文獻輯刊》以宏闊的視野,開放的思維,對民國時期豐富的電影文獻史料進行深層次、多維度、全方位的挖掘和整理,在力圖還原中國現代電影文學歷史全貌的同時,更積極推動了近現代中國電影文學研究,讓中國現代電影這座寶貴的文化富礦,經過百年歲月的沖刷洗禮和當代研究者們的開采與凝練,沉淀為中國電影藝術與現代文學長河中熠熠生輝的文化景觀,其重大的歷史意義與人文價值不言而喻。(秦蕭、劉南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