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伊能靜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與一雙兒女的暑期日常,引發(fā)了許多感慨。此外,她還給今年21歲的兒子恩利寫了一封長信,內容感人至深,令許多網(wǎng)友為之動容。
微博視頻里記錄了許多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資料圖)
恩利整理衣服的時候,小米粒像小考拉一樣掛在哥哥的身上,恩利淡定疊衣服。
小米粒親吻哥哥的臉頰盡顯兄妹情深。
伊能靜還分享了和一雙兒女的合影,一只手摟著恩利,一只手摟著小米粒,笑容幸福滿足。
在信里她回憶了和兒子相處時的點滴,感慨21歲的兒子明顯成熟了,是一顆拼命生長的種子。
信里還提到了庾澄慶,稱兒子從爸爸那里拿回了一個箱子,自己看見后眼眶濕潤,里面是恩利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雅思8分,學校成績滿A,還有各種獎項和作品集,堪稱是別人家的孩子。
伊能靜非常欣慰自己不需要擔心孩子的課業(yè),而且他再次強調兒子的特立獨行對她來說不是壓力,疑暗指兒子喜歡穿女裝,反而讓伊能靜學會了謙卑與臣服。
但伊能靜覺得自己做的還是太少了,以后能做的也只有照顧好他的身體,和給予無限支持。
回憶起恩利離開回紐約的畫面,直言非常舍不得,看到哥哥轉身的那一刻,妹妹小米粒立馬就哭了。
伊能靜自稱已經(jīng)做到了從退出到守望到徹底放手,也確實成為了一個尊重孩子的媽媽,文字令人動容。
在伊能靜身上,老育看見了另一種教育,一種包容的,讓孩子有無限可能的教育……
01
“你可以在我的世界做自己”
哈利是庾澄慶和伊能靜的兒子,標準的星二代,從出生到現(xiàn)在備受關注。尤其是“女裝照”事件,更是讓他備受爭議。
2019年17歲的恩利,就已經(jīng)開始在自己的社交平臺曬出不少女裝風格的照片。
三年間,他發(fā)過無數(shù)次類似的照片,也一步步加深了大眾對他的固有印象:另類、叛逆、古怪。
起初,面對輿論的壓力,他不像如今這樣坦然,選擇了封鎖賬號、清空推送內容……
關于這件事,伊能靜曾在采訪中解釋,當恩利被媒體“圍追堵截”的時候,他馬上聯(lián)系媽媽問她:
“你會不會受傷,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我要不要永遠關掉社交網(wǎng)絡,不再發(fā)任何動態(tài)。面對外界的質疑甚至是謾罵,伊能靜告訴恩利:
“你不需要承擔,來自于父母職業(yè)上帶給你的任何東西。我覺得大不了,我就不做這個行業(yè)了,沒有什么比你更重要的?!?當被采訪對于恩利女裝的看法時,她又說到:
我會給他所有的自由,他在我的世界里,他可以成為他自己。恩利的愿望是成為自己,伊能靜就給他成為自己的空間與自由。
這種支持、理解和廣闊的自由,對為人父母者來說甚為難得。
絕大多數(shù)的父母,如果遇到了類似的事情,可能會阻止孩子的行為,過去幾十年的經(jīng)驗告訴他們:
這樣做是離經(jīng)叛道,是不倫不類,是會遭人謾罵的。
可孩子在做一件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的時候,需要的不是這樣的經(jīng)驗之談,更不是最親近之人潑的一盆冷水,而恰恰是支持和鼓勵。
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支持孩子做自己,那世界上又會有誰做孩子最堅強的靠山,最堅固的后盾呢?
因此,當我們用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教育孩子時,也請想一想,對于一個遲早要獨立的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02
極力阻止,不如讓孩子勇敢嘗試
正如伊能靜在接受采訪時所說:尊重別人做自己是非常珍貴的。
同樣,尊重孩子每個行為雖然很難,但亦是珍貴萬分。
對于我們普通家長而言,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尊重孩子的行為,給予他最大的自由呢?
像伊能靜那樣,全然放手嗎?誠然,難度不小。
因此與其極力阻止,倒不如給孩子一個“出口”。
曾看過一個視頻,在視頻中,小男孩想要穿高跟鞋去學校,盡管父親多次勸說,但男孩還是堅持如此。
于是,父親在告訴孩子他這樣做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比如遭到同學不禮貌的言語和行為)后,允許讓兒子穿著高跟鞋去上學。
但與此同時,他又細心地在兒子書包里放上了一雙“備用鞋”!
以防孩子臨時改變主意,或是感到不舒服時,隨時換上。
而這樣的做法,也換來了孩子一天的好心情,更讓他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滋味。
孩子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小腦袋里裝滿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如果我們事事否定,用老一套的說辭“應付”,別說孩子了,換成大人也會感到受挫和失望。
而當我們重新審核孩子的行為,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行為本質上只是一種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沒有觸及原則,更沒有傷害到他人。
那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做了這件事的后果,比如孩子想穿裙子上學,我們可以這樣說:
“你想穿裙子沒有傷害到別人,也沒有錯,而且媽媽可以接受你這樣的想法。 但到了外面,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像媽媽這樣包容你,也許他們會嘲笑你,還會對你做出不禮貌的行為。 如果你堅持這么做,就要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臟去面對這些?!?最后,我們需要做的是為孩子解決"后顧之憂",成為他們在面對挫折時可以依靠的港灣,鼓勵孩子通過試錯來體會真正的成長。
-END-
育兒育己,看似我們在一路引領孩子,其實是互相滋養(yǎng),彼此成全。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同行的伴。
父母的愛、尊重和支持,是孩子行走世間的底氣和勇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