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抖音、快手等平臺走紅,各類博人眼球的短視頻內容層出不窮。其中,以邊吃邊播為主要形式的“吃播”受到許多網民關注,迅速站上短視頻風口,一些“大胃主播”也借此成為網紅。
對于“吃播”,筆者之前也關注過。在短短數十秒時間內,滿滿一桌的食物,主播面對鏡頭一掃而盡。有網友表示,看“吃播”能讓人隔著屏幕感受免費大餐,也有網友認為,看人胡吃海喝有很強的“治愈”效果,讓自己的不良情緒能得到宣泄。
然而,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這些飯量看似超過正常人數十倍的“大胃王”,一方面是靠鏡頭的運用和后期剪輯;另一方面也會造假或采取先吃再吐的手段。另外,每一名網紅“吃播”的背后都有策劃團隊,他們在粉絲量暴漲的同時,不斷謀求流量變現,獲得高額收入,達到商業(yè)目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盡管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毫無節(jié)約地胡吃海喝。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而言,他們作為新媒體短視頻的主要受眾群體,價值觀極易受到影響,在外吃喝動輒菜肴滿桌,最終會造成極大浪費。
再者,美食之所以美,不光是擺盤和味道,更是在細細品嘗中的逐漸體會和回味。風卷殘云般的“吃播”,不僅無法給吃者帶來美味享受,更難以讓人感受美感。
如今,《反食品浪費法》已經提上議程,無疑將剎住愈演愈烈的網絡“吃播”風,遏制無限膨脹的“大胃”,而通過這種不良示范內容來吸引流量的網絡平臺,也重新審視和調整思路。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網絡紅人用理性、健康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來展現豐富多樣的美食,讓美食回歸最初的美好。(陳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