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目前,南京明故宮遺址正在進行考古發(fā)掘,這里曾是明初京師的核心區(qū)。那么進出戒備森嚴的紫禁城,要如何驗明身份呢?在南京市博物總館,就珍藏有一件當時廚子進出皇宮攜帶的“門禁卡”。
專家介紹,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了有效保證偌大皇宮的安全,于是在前朝基礎(chǔ)上,建立起一套嚴格的符牌制度,宮內(nèi)諸色人等均須憑據(jù)符牌通行。根據(jù)官職不同,符牌采用金、銀、銅等不同材質(zhì),牌面圖案也有所差異,以區(qū)別佩帶者的身份、地位。
收藏于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廚子腰牌,就是明代符牌的一種,應為一對,分陰陽兩塊。腰牌為圓形,上飾如意云紋,有孔,便于系繩懸掛于腰上。銅牌一面刻“凡遇直宿者 懸?guī)Т伺瞥?皇城四門不用 廚子”字樣。另一面飾以首尾追逐的雙魚紋,一條凸起、另一條凹陷,以供檢驗符契之用。
據(jù)《大明會典》卷一百四十三記載,洪武年間皇城四門(即長安左右門、東安門、西安門)設有廚房,為守衛(wèi)軍士做飯,稱為恩軍。銘文中的“直宿者”指值夜之人,檢查時,皇宮守衛(wèi)者和作為出入者的“廚子”各執(zhí)一塊,兩塊牌子上的魚紋須勘合無誤,方可放行。
南京明故宮遺址曾出土一件形制大小相似的雙魚銅牌,除“廚子”二字變?yōu)椤靶N尽蓖?,其余皆同,應為值守皇城的錦衣校尉所使用。南京城墻博物館亦收藏有一件別無二致的銅校尉腰牌,持有這塊腰牌的人,在明初就能暢行無阻地出入明故宮的四門。
《明史》卷四十四《輿服四·符節(jié)》載:“錦衣校尉上直及光祿寺吏典廚役,遇大祀,俱佩雙魚銅牌。”明代錦衣衛(wèi)與光祿寺吏典廚役均佩雙魚符牌,因品秩較低,所以使用銅牌并以編號來區(qū)別。這件廚子腰牌正是光祿寺吏典廚役所佩。
通訊員 孫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
圖片來源:博物南京
標簽: 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