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其實,大家現(xiàn)在的防火意識都比較強了,不少市民都在家中準備了小型滅火器等,以防不備之需。這段時間“逃生繩索”也特別火,被吹捧為了高層逃生的“救命武器”,真的這么好用嗎?昨天(6月20日),鎮(zhèn)江消防的高層逃生實驗揭秘了答案。
這次實驗模擬高層發(fā)生火災,電梯不能用了,樓道里又濃煙彌漫,于是,實驗人員選擇用自備緩降器從窗戶逃生。參加實驗的人員綁好了救援裝備、戴好手套、戴好安全帽等。經(jīng)過近十分鐘的前期準備后,才緩慢開始從窗臺嘗試跳出去,站在窗臺上,實驗人員的腿開始不自覺地抖動,終于鼓起勇氣跳出窗外,由于沒有可以落腳的地方,又在半空中晃動了好久。經(jīng)過大約五分鐘的不停試探才“落地”。
參與實驗的人員稱,“我覺得可行性基本上不大穿戴的時候也看到了很復雜從高空下去的時候,我是四層還好,如果是更高層的話,中間就像我打轉(zhuǎn)一樣,很緊張的時候,身體就很難控制,速度也不是很好把控,可能會造成危險”。
不經(jīng)過專業(yè)性訓練,在身陷火場緊張的狀態(tài)下,從高樓使用逃生繩逃生容易產(chǎn)生失誤。同時,使用逃生繩時需要有一個固定的支點,最常見的就是打進三顆專用膨脹螺絲作為支點。如果支點不牢,反而可能造成高空墜落,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家庭而言,自備緩降器完成高樓逃生并不可靠。消防提醒,火場逃生,躲火避煙是第一要則,第二如果條件允許,需要做好防護措施,第一時間離開著火現(xiàn)場,第三如果室內(nèi)起火無法逃離,則可以緊閉房門,躲在家中固守待援。
(《零距離》記者/劉舒 編輯/蔣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