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武鄂交接處的梧桐湖邊,一條沿湖蜿蜒而建的鋼棧橋旁,起吊機精準地將預制小箱梁一次性吊裝到位。在它前方,橋梁承臺百余根墩柱正在“茁壯生長”……
這里是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以下稱“武陽高速”)武鄂段重點控制性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武陽高速全線搶抓工程質量和進度,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的一個縮影。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兵分兩路,探訪了武陽高速項目武漢段及鄂州段的施工進展,2200余名建設者正凝心聚力、快馬加鞭、迎難而上,為項目年底實現基本貫通而努力著。
■工程簡介
武陽高速起于光谷,經鄂州后進入黃石,向東對接南昌,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中連接武漢至南昌的重要高速公路通道。
其中,本次探訪的武陽高速(武漢至鄂州段)項目,起于武漢繞城高速公路鳳凰山互通,跨越武漢和鄂州,止于武陽高速黃石段,主線全長約34千米,九成以上為高架橋,設有4處互通樞紐,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寬33.5米,設計速度100千米每小時。
以車灣老港大橋尾端為界分為兩個標段,分別由武漢生態(tài)投資集團下屬路橋公司負責建設長約 24.65千米的一標段,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負責建設長約10.54千米的二標段。
武陽高速武漢至鄂州段建成后,從武漢光谷到鄂州市區(qū)僅需20分鐘;全線建成投用后,預計武漢至南昌的通行時間最少可節(jié)約1小時。
與鳳蓮大道共線
留出道路“升級空間”
武陽高速武漢至鄂州段,以鳳凰山互通為起點,穿越鳳凰山后,便進入武漢至鄂州的交通要道——鳳蓮大道。極目新聞記者在龍泉小區(qū)附近看到,鳳蓮大道道路上方在進行蓋梁混凝土澆筑,便道上車輛穿梭來往。
武漢生態(tài)投資集團下屬路橋公司項目生產副經理張佳鑫介紹,項目有8千米左右與鳳蓮大道并行,需占用部分現有道路,交通疏導難度大。
為最大程度減少對交通影響,并為鳳蓮大道未來建設留出“升級空間”,高架橋墩柱部分由常規(guī)4根圓柱,優(yōu)化為2根矩形墩柱,上方采用預應力混凝土大懸臂蓋梁。在現澆蓋梁時,一改傳統滿堂支架,采用鋼管柱式組合支架,減少占地、提升施工速度。
“大型懸臂蓋梁長約35米,重約450噸,鋼筋安裝、混凝土澆筑數量大,又是高空作業(yè),這是項目難點之一。”張佳鑫說,蓋梁施工前,項目部組織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請專家評審。施工中尤為重視高空臨邊防護,優(yōu)化施工工藝,縮短了施工周期。
同時,為爭分奪秒推動項目建設,項目一標6個梁場滿負荷生產,采用整體式液壓不銹鋼模板、自動噴淋養(yǎng)護系統及組織夜間施工等,預制箱梁進一步縮短工期、提升質量。
保護湖泊
路線寧可繞行2千米
項目主線行至武鄂分分界處,便可見一條沿梧桐湖蜿蜒而建的鋼棧橋,全長2.8千米。它作為梧桐湖大橋水上施工的唯一通道,是大橋主線施工時主要材料設備運輸的生命線。
修建梧桐湖大橋的背后還有一段故事:武陽高速線路初始設計時,一種方案是直接穿越梧桐湖旁的牛山湖,可減少高速公路總長度,省時、省錢也省力。但經研究,牛山湖是梁子湖的子湖,最終選擇繞行2千米左右,沿相鄰的梧桐湖畔進行建設。
張佳鑫表示,該段橋梁穿越梧桐湖將武漢與鄂州連接起來,受汛期影響大,對項目能否按期完成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保護水域,該橋段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采取長護筒的工藝,每根樁在施工過程中都被一個深20米、直徑2米的鋼護筒包圍,確保樁基施工產生的泥漿都在鋼護筒中,澆筑過程中用設備抽到泥漿箱后轉運,避免泥漿入湖。
項目部還加強了廢料垃圾管控制度,集中處理,禁止隨意丟棄,同時定期維修保養(yǎng)設備,防止漏油入湖等措施。
當前,梧桐湖大橋系梁已全部在汛期前成功“出水”,目前墩柱澆筑以及箱梁架設正在同步進行施工中。
上跨鄂咸高速
多措并舉提高質效
鄂州鄂城區(qū)濱港大道一側,鄂咸高速與武陽高速交會點,未來,垂直高度約18米、包含8條匝道的“互通立交”將落地于此。
“長港互通樞紐有5處上跨鄂咸高速,其推進的快慢關系著兩條道路的交付速度。”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現場工區(qū)長余志遠說,為縮短交疊作業(yè)工期,打通關鍵線路,項目從材料、架梁工藝兩方面入手,分段優(yōu)化。
記者看到,距離該處100米處,設有武陽高速鄂州段二標1號梁場,里面鋼筋綁扎區(qū)、注漿區(qū)劃分有序,龍門吊來回運作。隨著吊鉤起落,灰白色梁體被運至“專屬養(yǎng)護位”成型,隨后運至施工點位。“場內共有84個臺座,平均每天生產8榀預制小箱梁,供給互通段施工。”余志遠說,全線設置2處梁場,每日12榀梁的生產速度及運輸效率,確?;ネǘ?000余榀梁架設到位。
與鄂咸高速交叉施工是一個難點,原設計現澆梁占地大,且對即將通車的鄂咸高速產生風險。為此,項目團隊加強與多方協調溝通,編制進度計劃及施工方法,蓋梁與現澆梁施工同步進行,平均每聯梁可節(jié)約工期15天。
巧跨長港河
“懸空”架橋呵護生態(tài)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武陽高速鄂州段,項目人員面臨的,則是在近千畝魚塘及長江泄洪通道長港河中,架起質量過硬且無生態(tài)干擾的墩柱。
長港河,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梁子湖流入長江的唯一通道,也是武昌魚原產地。項目技術員趙亞東介紹,武陽高速跨長港河段全長120米,考慮到長港河長港河為限制性預留四級航道,流域生態(tài)遷徙、以及遠期泄洪分流的需要,項目團隊大膽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工藝,河道中央不設一根墩柱。
“就好比在河道上方架設一座微型吊橋,自橋面兩端向中央逐段澆筑,于中部合龍。”趙亞東解釋,整個過程需經歷三重“加碼”:河道兩端的橋墩承臺是“重量級選手”,其上分別布設半徑70米塔吊,方便后續(xù)作業(yè);隨后,將橋面劃分為15+15(共30個)個節(jié)段,采用集承重、懸吊、行走、錨固等于一體的“架橋平臺”——懸臂施工掛籃進行模板安裝、注漿;最終左右兩側模塊合攏交接。
據介紹,該工藝的實施,將“還河于魚”,呵護流域生態(tài)。(記者 李曉琴 馬清妮 通訊員 朱瑩 烏琳惠 實習生 遲可怡)